查看原文
其他

预审阶段,有哪些可以做的事?

FreeCtiy 行走的审计汪
2024-08-28

文 | FreeCity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公众号:行走的审计汪

知乎专栏:行走的审计汪


01

引  言

每年的9-12月,是对审计客户的预审阶段


关于为什么要预审,哪些客户需要预审,预审要做什么,有哪些注意事项今天不妨来和大家聊聊,也欢迎大家的想法和建议



02

什么是预审?

预审,顾名思义,就是预先审计也就是对我们年报要审计的客户,提前进行初步的了解和审计取证


由于国内的年度审计,资产负债表日是12月31日因此每年的1月-5月,都是年审的集中期间。上市公司则集中在每年的1-4月。


上一年的9-12月,就是预审的期间如果再提早到8月之前去做预审,那所接触的财务数据,占年度财务数据的比例就过低


所以预审最早,一般也是在9月份开始进行的


当然,对被审计单位非财务信息以及公开发布的财务信息的关注贯穿于全年的,而不仅限于预审期间和年报期间。



03

预审的目的

关于为什么要进行预审,主要有这样几个目的:


  1. 方便会计师了解公司年度的财务情况,识别重大错报风险,从而制定更合理的年度审计计划


    尤其是一些较大的集团审计预审有利于提前布局,将审计资源安排在合适的地方。


  2. 提前取证、提前执行部分程序,比如:

    在年审期间,我们会提起做风险评估以及控制测试等程序,还包括一些可以执行的实质性程序比如销售合同的核查,销售原始单据的检查等
    这些程序的执行,一方面能帮助我们识别风险,一方面也能有效减少年审期间所需要执行的工作。


  3. 有些程序需要在接近资产负债表日执行,比如存货的监盘、在建工程的盘点等


    过了资产负债表日,由于存货在流动,在建工程在变化,我们就无法取证资产负债表日的真实情况


    虽然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倒推或者顺推)达到但接近资产负债表日执行这些程序是最佳的。



04

哪些情况下需要预审?

并不是所有的客户都需要预审,本质是考量投入和产出


预审是一个审计团队,基于自身的客户情况,为了综合安排年报的审计工作,在资源时间的考量下,所做的安排。


如果有时间有人员,会对较多客户提前进行预审,这样使得工作强度相对更平滑一些


如果时间人员紧张,则先对必须要进行预审的单位进行预审预审的范围可能缩小一些。


这里面具有弹性而非一成不变


具体来说,这些情况是必须要进行预审的:

  1. 具有较大审计风险的客户,或者需要执行控制测试的客户,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基本都需要预审


    上市公司如果属于集团公司,则母公司和重要子公司需要预审,特殊情况的组成部分需要预审


  2. IPO客户结合IPO客户所处的阶段,来考虑是否要进行预审


    有些IPO客户还在初步的发展阶段规模也较为简单,可以不预审,有些IPO客户已经在申报阶段了,需要进行预审


  3. 资产负债表日的盘点工作,只要存货对报表具有重要性,需要采取存货监盘程序的单位一般我们都会在资产负债表日,安排好盘点工作。


    当然,这可能也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预审工作内容。


一些小规模小体量的客户,审计风险较小的客户,年报要求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也不紧急的客户,都可以考虑不提前做预审


因为对于这些企业而言,预审所获取的效益可能低于所支付的成本,所以不做可能更为合适。



05

预审主要做哪些工作?

预审阶段,主要做哪些工作?


首先,制定好预审的工作计划,包括预审范围和预审人员,这部分计划基于前述的预审目的而展开


然后,主要执行的工作包括:


1. 风险评估

更新对公司的情况了解,包括公司本年度的业务情况,所面临的周遭环境的变化,包括供应商和客户的变化以及竞争格局的变化等,也就是对公司的了解有一个感性的全方位的更新认识。


这部分工作实务中常流于形式可能因为部分公司的变化可能不明显,也有可能因为能够胜任这部分工作的人员不足,公司的配合度较低等或者说大家对这部分的重视程度不够,过分关注具体的程序而非这些非财务信息的了解


2. 控制测试

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预先的测试。包括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的了解和关键控制点的测试


这部分也较为流于形式因为公司的内部控制一般来说不太会有较大变化,而大家也没有仔细去了解公司经营情况的更新等,导致对于这部分的变化不敏感也不够重视


而对于这部分的关键控制点的测试大家会比较重视原始单据的获取和记录而非结合业务串联起这些原始单据,来考虑单据是否合理,控制是否有效等。


有的时候,有些控制,可能就是后置,关键控制点实际是没有被有效执行的


3. 部分实质性程序

实质性程序也关注非常细节的内容比如对1-9月的凭证进行抽样然后测试记录。


这些程序如果未融入前述的两点内容,则更多是为了执行而执行


在预审阶段可以做的比较有效的实质性程序,包括


① 收入业务的了解


基于对收入确认的穿行测试和控制测试的执行基础之上,进一步去识别本期新增的客户、本期增长较多的客户、本期收入和应收款的变动出现较大背离的客户;

然后对这些客户先做基本的背景调查,交易的取证,在预审阶段就去关注这部分收入确认的真实性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收入是财务舞弊的重灾区。关注好收入确认的重大错报风险,就是做好了风险识别的关键一步。


同时,新增业务收入确认的会计处理,也要结合准则来做一个较为全面而前置的判断。


② 成本费用的关注


比如关注成本费用和收入相比的变动情况,是否相配比,那部分成本费用有较大的增长,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有真实的原始单据做支撑


③ 关注资产负债的状况


虽然资产负债更关注资产负债日的情况但我们可以通过预查时点的状况来提前预判。


我们也可以关注资产负债的变动,来关注是否存在可疑的地方,对于这些可疑的地方,主要考虑两个方面


是否有合理业务依据;是否有真实原始单据?


这些都是预审阶段应该重点去做的内容


大家也可以结合目前的预审工作,来看看是不是偏离了重心和主轨道,流于形式的去做一些所谓的程序了


程序固然是必做的但更重要的还是背后的内在逻辑



06

预审的注意点

预审的注意点其实结合预审的目的和预审要做的工作,就会大概有所了然


注意和年报之间的衔接预审是为了更好的执行好年审工作,所以要发挥它的使命,才可以效益最大化,这样投入的成本才能相应有效


和年报的良好衔接,体现在这2个方面:


识别实际已经存在的审计风险,可以提前做风险应对,而非到年报了再来做,正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


提前做好部分审计工作,减少年报忙季的工作量;


这里,就要注意:

执行工作的连续性比如所获取的资料,所执行的程序,较多工作由于涵盖的会计期间尚不完整,后续都需要年审期间来补充完整

所以这部分要做好表格的归整以及延续,不要3个月后去做年报审计时,发现这也没了,那也没了,一切都要从头再来。



07

总结

这就基本是我们今天要聊的有关预审的一些事儿。


预审这件事,本质用途是提早预判审计风险,提前做部分审计工作用来平滑年报集中的工作强度


要客户的理解和配合,需要项目组对此的正确认知和执行,需要考虑相互投入的成本以及产出


而我们处于哪个位置,承担哪些职责,需要发挥怎样的作用也就一目了然了。


当你的认知提升之后,接下来就是执行层面的事情了实际的执行过程又会带来新的问题和反馈。而我们也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进步的。


希望本文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有想法,要分享的朋友,欢迎留言。



相关好文推荐:

从业12年,我发现审计工作的核心原来是...

做底稿总是犯低级错误,如何有效避免?

这个工具,我用了近一年,才敢和大家来聊聊


同一控制下合并付费合集推荐:

同控付费系列


340+文章(干货)分类集锦:

过去这四年,我们写了啥?


精华资料获取:

回复本号这些关键词,有惊喜!


审计汪付费咨询:

审计汪开通付费咨询啦~


最后,我用心写的每一篇文章,当然都很希望被你们看到,得到你们的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的任何评价。


所以,赶快标记下我们吧,这样我们就不会错过彼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行走的审计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